要不要提前還清學貸?看這篇就知道!-拾趴馬克

根據統計,台灣有近73萬人仍然背負著學貸,表示許多人選擇以貸款完成學業。這筆「投資自己的費用」在離開校園一年後就要開始還錢,對不少社會新鮮人來說是每個月都必須支付的一筆大額支出。

但是,到底是應該儘快還清還是慢慢還呢?拾趴馬克將告訴你如何做出選擇,並且提供兩檔可以酌量配合學貸的低波動ETF,讓你更加了解如何有效處理自己的學貸。

學貸的償還期

就學貸款有規定:

應於最後教育階段學業完成(或服完義務兵役或教育實習期滿)後滿一年之次日起 ,依年金法按月平均攤還本息。

償還貸款期限為貸款一學期者得以1年計,依此類推( 例如借8學期者,則借款金額會合併成一筆,分96期平均攤還)。

簡單來說,如果你是一個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畢業或服役後一年之後就必須開始償還學貸。

銀行會依照你的「本金」及「利息」,分攤成每個月固定要還款的金額,這筆錢我們稱之為「期金」,也是學貸族每個月的學貸支出。

市面上最低利率

學貸本質上是一種「信貸」,因為沒有抵押品作為擔保。

一般來說,信貸的利率高於有抵押品的貸款,例如房貸,因為對銀行而言,沒有抵押品的信貸風險比較高。然而,學貸是政策性貸款,目的是希望幫助有意完成學業的人,避免因經濟壓力而提早離開校園。因此,即使是沒有抵押品的貸款,學貸的利率仍然比有抵押品的房貸更低。

目前,學貸的利率為1.65%,這個利率可以說是非常便宜。一般銀行能夠爭取到2%~5%的信貸,就已經算是非常厲害了!必須要是銀行的優良客戶才可能享有這樣的利率。即使是比信貸更便宜的房貸,最低的利率也要2%以上,所以說學貸是市場上「最低利率」的貸款也不為過。

機會成本

在討論要不要償還學貸之前,必須先談到機會成本的概念。

機會成本指的是「選擇A就會喪失擁有B的機會」,舉例來說,如果你花10萬元償還學貸,就意味著你失去了用這10萬元投資或購買商品的機會。因此,在決定是否要償還學貸之前,最好先考慮學貸結清之前是否會有其他大筆支出。

大筆支出

像是,購車需求、家中的裝潢款、或牙齒矯正等,這些都是常見會使用信貸的消費。

有些人會主張先還清學貸再享受消費,但我知道有些工作必須要用車,或者咬合不正已經影響到腸胃消化,所以大額花費還是要看個人的實際需求,才能做出最好的安排。

像我有一位朋友,大學四年的學費都是以學貸支付。畢業後,他的工作地點非常偏僻,公車只有零星幾班,計程車也很少經過,詳細評估之後,最終還是決定要買一台代步用的汽車。

他的車貸利率為3.5%,1.65%的學貸當然不要馬上結清,而是把閒錢用在購車上,減少車貸的本金。

因此在結清貸款之前,就要先思考學貸的償還期間,有沒有其他的信貸需求?如果有的話,先把閒錢用來支付部分的大額支出,減少信貸的本金。

搭配低波動的ETF

如果現在你的手邊有額外的十萬元,你會趕緊償還學貸?還是用來投資股票或ETF?

這答案沒有對錯,但選擇償還10萬元的學貸,就無法投資10萬元的ETF,這也是機會成本的概念,目前學貸的利率為1.65%,換句話說,只要ETF的報酬率超過1.65%就有利差可以賺。

可以利用ETF,賺取額外的利差,例如:把閒錢投入殖利率4%的ETF,這筆資金就能創造2.35%(4%-1.65%)的利差,但缺點就是ETF有波動風險。

因此,我會建議選擇波動度低的ETF,像是00713(元大高息低波)或是更低波動的短天期美國國債,例如:00864B(中信美國公債0-1),要記得選擇短天期的公債喔!長天期的美國國債波動會比較高。

◆延伸閱讀:2023年最會賺錢的高股息ETF:元大高息低波(00713)-拾趴馬克

◆延伸閱讀:高股息ETF比較:這幾檔竟然比0056更抗跌?-拾趴馬克

必須知道ETF這是種風險資產,因此在投資之前請謹慎評估,如果運用得當,的確可以縮短學貸的還款時間。

結語

最後,是否提前償還學貸沒有一定的答案,還是要取決於個人的金錢使用習慣。

像我身邊就有同為銀行業的朋友,理性上知道不需要提前償還學貸,但心理上卻覺得欠銀行錢就是很不舒服,所以一有閒錢就提前償還本金,不到四年就把學貸結清了!現在的他感覺心情非常輕鬆,因為沒有任何債務壓在心頭。

但有些人會認為1.65%的利率太低,提前償還學貸反而是種浪費,於是把這筆錢拿來投資。然而,投資必須謹慎考慮風險,不要為了追求額外收益而陷入無法還款的窘境,低波動的ETF雖然沒辦法讓你快速繳清學貸,但至少可以把風險稍微降低,利用股息減輕一點貸款壓力。

總而言之,如果你目前正在償還學貸的路上,一定要逐步審視自己的需求,妥善的規劃你的財務,規律的還款才是面對學貸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