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什麼?
CPI指數即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用來衡量一般家庭購買消費性商品及服務價格水準的指標。
我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方式描述:政府會選定一籃子的商品作CPI指數的內容,但不是每個商品對大家的生活重要程度都一樣吧?
例如:白飯跟燙頭髮對生活的影響程度就不同,可以不燙頭髮,但很少人不吃白飯吧?因此政府就會給白飯較高的權重,而燙頭髮就給予較低的權重。選定完內容後,政府會將這一籃子的商品及服務依不同的價格及權重核算出當年度的指數。
以台灣為例:將民國 105 年CPI指數定為 100當作基準值。如果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為 130,代表民國105年用 100 元買到的商品及服務,現在必須花 130 元才能買到相同的商品及服務,同樣的商品,卻要花更多的錢來買,代表貨幣的價值縮水了。
台灣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包含哪些內容
項目 | 105年基期權數(%) |
---|---|
食物類 | 23.7% |
衣著類(成衣等) | 4.6% |
居住類(房租、水電燃氣等) | 22.7 |
交通類(油料費、交通服務費等) | 15.3 |
醫療保健類(醫療費用等) | 4.3 |
教育娛樂類(教養費用等) | 14.7 |
雜項類(理容服務費等) | 14.7 |
美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包含哪些內容
項目 | 權重(%) |
---|---|
食物跟飲品 | 14.26% |
房屋 | 42.3% |
服裝 | 2.46% |
交通 | 18.18% |
醫療保健 | 8.49% |
娛樂 | 5.12% |
教育和通信 | 6.41% |
其他商品和服務 | 2.74% |
看完台灣及美國的CPI指數,大家有沒有發現同樣的項目,不同國家會有不同權重?因為國情、生活習慣等其他因素,大家對同樣項目的重視程度會不一樣,正因如此,CPI僅能以同一國家不同年度互相比較。
CPI指數與通膨的關係?CPI指數為何如此被央行重視?
通貨膨脹率指的其實就是「CPI年增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今年通貨膨脹率(通膨率%) = (今年CPI – 去年CPI) ÷ 去年CPI
一般而言,央行會將通膨控制在2%~3%之前,讓讓通膨率溫和上漲。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要讓通膨上漲,讓購買力維持在同一水平不是很好嗎?比起「通貨膨脹」央行更怕發生「通貨緊縮」,就是俗稱的通縮,即通膨負成長。
試想一個情境,如果年初的車價為100萬,到了年底時僅剩80萬,應該不少人會選擇年底購車吧!當整個國家預期售價降低,人民不願意消費、企業不投資將導致整體經濟下滑,將造成更大的經濟問題。
但如果當通膨的幅度過高,也會大大影響人民的生活水準,例如:2022年八月的土耳其膨率飆破80%大關,想像一下普通的100元便當,經過了一年的時間上漲到180元,這驚人的上漲幅度,生活很難不受影響吧!
因此控制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就是各國央行的首要任務。
核心CPI指數 (Core CPI)又是什麼?
核心CPI:將價格易變動的商品(如:石油、能源)扣除後的CPI
先前有提到CPI指數是將一籃子的民生必需商品及服務編制出來的指標,其中也包括像是食物、能源等容易價格劇烈變動的商品,例如:遇到颱風或是缺水,蔬果的價格就容易上漲,原油也很容易因為國際情勢變動而忽高忽低,將這些商品納入CPI指數容易造成數據失真,因此另外編制核心CPI指數,表達最真實的數據。
CPI的用途
1.衡量通貨膨脹
2.調整薪資及合約價款
3.部分公私立機關以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調整未來定額給付,以維持貨幣在物價變動下的實質所得或購買力。
4.所得稅法、遺產及贈與稅法等法規應用
CPI如何影響股市
CPI指數不會直接影響股市,但會影響央行決策,進而影響股市。
就拿(2021-2022年)美國的CPI指數舉例,美國去年(2021年)六月的CPI指數高於5%,一路攀升到2022年七月的9%。通膨不斷走高的態勢下,美國聯準會不得不動作,畢竟穩定物價是央行最主要目標之一。
而央行最常使用的手段就是「控制貨幣數量」和「調整中央銀行利率」,「調整中央銀行利率」就是我們所說的央行升降息。對企業來說:央行升息,借款要還的錢就更多,會減少企業獲利,老闆們的借錢意願就降低了。對投資人而言:升息不只企業財報的獲利下降,更增加借錢投資的成本,因此市場上的錢就減少,股市也就跟著下跌。
簡單來說:
- CPI指數年增率上升,影響央行貨幣緊縮,股市下滑
- CPI指數年增率下降,影響央行貨幣寬鬆,股市上升
◆延伸閱讀:殖利率曲線倒掛是什麼?代表經濟要衰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