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族如何買房?該怎麼投資?-拾趴馬克

上星期有個粉絲向我詢問:小資族如何買房?ETF該怎麼配置,才能有效地放大資產?

以下是他目前的狀況:

大學還沒畢業,正在實習中,每個月薪約三萬元,因為真的很想幫家裡買房,所以每個月都咬緊牙根,投資24,000元在ETF,希望透過ETF更快達到買房的目標。

「你這樣一個月只有6,000元夠用嗎?」我對這個大男孩感到既欽佩又好奇。

「我的物慾很低,而且我真的很想買房,6,000元的生活費對我來說夠用,但會擔心發生額外的費用。」他毫不避諱的告訴我目前的處境。

這個以新鮮人而言,這個薪水沒有特別高或特別低,不少人都是這樣起步,但畢業之後的生活方式,會慢慢把薪資差異拉開,因為他非常想買房,所以每個月ETF的扣款金額非常高,高到只能應付日常的生活費,無法支付額外的花費,一旦遇到電腦壞掉、機車拋錨,就付不出錢來。

我告訴他:「如果打算長期投資,一定要找到一個舒服的比重,才能長久持續的進行。投資是一場馬拉松,一下子把精力用盡,中途放棄這場比賽,就無法享受到長期複利帶來的效果。

◆延伸閱讀:ETF是什麼?為何要以ETF作為投資標的?-拾趴馬克

坦白的告訴他

我知道,他希望我報一檔宇宙霹靂無敵厲害的ETF,好讓他快速買房,但聽完他的闡述之後,我選擇坦白地說出大實話:「你是個願意替家裡付出的好兒子,這點真的很棒。但我還是要老實的告訴你,雖然ETF可以加速你買房,但你買房最大的障礙是薪水太低。」

在買房這個目標上,他有80%的阻礙來自薪水不高,剩下的20%才是理財工具的問題,我們應該先改善那80%的障礙,而非完全聚焦在20%的問題上,即使那20%的問題改善到極致,效果依然有限,況且他的ETF投資配置也不算太差,沒什麼好特別去挑惕的。

雖然我是一個理財創作者,不斷提倡ETF這項理財工具,但我也不應該瘋狂安利ETF的好處,必須要讓他知道:「ETF只能錦上添花,無法雪中送炭」的事實。

我繼續說道:「你目前的狀況,即使每個月存24,000把自己催到緊繃,而且達到年化10%的報酬,也要七年才能存到頭期款,而且你還有房貸要繳,如果七年之後你的薪水沒太大起色,你會為了繳房貸過得很痛苦。縱使七年之後,你的投資經驗越來越豐富,但大部分的本金都拿去繳房貸,手邊也沒多少錢繼續投資,在本金有限的狀況下,報酬也不會太多。

「恩,好像也是。」他知道我在說什麼。

「馬克,如果你的薪水只有三萬塊,會花多少錢投入ETF」他接著問我。

「恩……我最多每個月一萬吧!」

「蛤?這麼少喔?那其他的錢怎麼用?」他很困惑的問我。

「我應該會拿來上課吧!投資自己的投資報酬率比ETF還要高。我來考你一個簡單的數學題!」

簡單的數學題

就我所知:一個有用的技能在補習班的收費5萬~6萬,就算是中高價位。如果學會專業技能,跳槽到另一間公司,每月加薪3,000~6,000應該不算誇張,學費花5萬元,每月加薪三千,這樣一年之後的現金殖利率是多少?」

他說:「3,000*12/50,000=72%,現金殖利率是72%

「沒錯!一年之後的現金殖利率是72%,哪一檔ETF的現金殖利率超過72%?我跟你說,不只全台灣,全世界都沒有這麼好的ETF,你要知道,你就是全世界最好的ETF,能不能得到這麼高報酬的現金殖利率,全靠你自己。」

「而且隨著你的薪水提升,你能投入的資金又會再增加。」我繼續補充。

他的回饋

「對欸!這樣投入的本金還會再增加,我的想法好像被打通了欸!真的很謝謝你!馬克!」我能透過IG的小盒子感受到他的謝意。

我沒想到會收到這樣的回應,原來我有能力影響到一個陌生人。

「投資」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值,每個人都是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找一個投報率最高的組合,才能有效地增加資產。就跟很多遊戲一樣,新手村時期升等會特別快,想辦法在最短時間內達到薪資中位數,甚至是超過,會比卡在ETF的死胡同裡更有效率。

◆延伸閱讀:2024年轉職跳槽高薪全攻略:年薪中位數比較-拾趴馬克

建議他還可以再做以下這些事:

  1. 問畢業的學長姐工作待遇
  2. 問同校畢業的學長姐,在哪一間公司的待遇比較好
  3. 要在這間公司工作,需要哪些資格?(英文能力?專業證照?)
  4. 朝著理想的履歷努力,要補習就不要想著省錢,該花的時候就要花

ETF的優勢在於被動投資,只要做好定期定額、長期持有,一般來說都會有不差的投資效果。

他一樣可以持續投資ETF,但建議降低投資比例,一部分拿來進修,另一部分用來支付生活花費,可以活得更有餘裕,而且資產成長速度會更快。

除此之外,每學會一項技能,就有機會調整一次薪水或是增加跳槽的機率,每一次的調整就是10%以上的現金殖利率,還是終身享用,不香嗎?